原标题:《疏调养生谈》冬季如何养生
近年来,中医养生越来越多的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催生了许多养生专家,但养生的普及性特点与正统中医的个体化特征之间的冲突始终存在。笔者观察目前宣传的养生理念主要为体质养生、节气养生与慢病养生,方法更是包括服药、气功、太极拳、按摩、刮痧等多种手段。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谈一谈中医养生的相关理念。
体质养生理念将人体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及特禀质九种体质。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余均为不健康。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多加防范,避免相关疾病。例如气虚体质的人,冬季要保三暖,头暖、背暖和脚暖,气虚体质的人不宜过思或过悲,可以练习五禽戏与八段pbootcms仿站工具锦改善气虚等。节气养生以“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为出发点,综合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与环境、地理、四时气候、寒暑变化相协调,建立相应的养生方法。如秋冬之交时要防寒养肾,调适起居、坚持运动,坚持低盐低脂优蛋白饮食,此时期采用补肾活血法有助于防病治病,养生、延年益寿。慢病养生则根据患者已患疾病,为避免再发或加重而采用的养生方法,例如COPD具有在秋冬季节病情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特点,符合中医“冬病”的概念。“冬病夏治”则是中医学“天人相应”与“治未病”思想。即在夏季阳气最旺时进行治疗,盛夏时节,阳气强盛,阴寒之气顿消,在此季节治疗“冬病”,乘“伏天”阳气旺盛之势,祛除体内沉痼之寒邪宿疾,有助于亏损阳气的pbootcms仿站工具培补,调整阴阳平衡,达到预防“冬病”发作,减少发病的目的。
笔者认为上述养生理念或局限于个人特征,或受限于节气、四季,仍无法充分体现中医“天地人”的养生思想。现已进入冬日,因此我借助五运六气理论尝试对2022年冬日的养生策略进行探索。
2022年为壬寅年,岁运太木(太角)、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厥阴风木,早在《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中就指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所以今年五运六气的特点会导致人们多患泄泻,饮食减少,肢体沉重,烦闷抑郁,肠中鸣响,肚腹胀满,由于木气太过,过于亢盛,甚至会突然发怒,头昏眼花及头pbootcms仿站工具部病证。在中医理论中,肝脏对应木,故在岁木太过之年,肝病尤为突出,病人多会表现为胁部疼痛、呕吐不止等。同时由于木克土,脾脏功能受到压制,而金也被木反侮,肺脏也会受到影响,此时胃肠道病变、肺部疾病的发生率将明显升高。同时又由于下半年是厥阴风木当令,因此进入冬季后上述表现将会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2022年养生尤其冬季应以调养肝脏为主。可以通过按摩曲泉穴、期门穴、日月穴及阳陵穴来达到舒畅肝气的功效。如采用服药之法,因肝木之性以能屈能直而柔和为正常,如果肝木偏亢,而苦于急躁,应当用甘味的药物或食物来缓和它。今年风木之气太盛,肝木气郁而不能疏,此时就更适宜用辛味药物来使之疏散或者用酸味的药来使之pbootcms仿站工具疏泄。张震国医大师的疏调气机论治学说以疏肝调气作为治理异常气机之主体,同时将健脾补肾维护先后天之本为调摄之两翼作辅佐,其经典方剂疏调气机汤在四逆散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共包含13味药方:柴胡、香附、郁金、丹参、川芎、枳实、杭芍、白术、茯苓、山药、仙灵脾、薄荷及生甘草。其中柴胡入肝胆经,具有轻清升发,宣透疏达之功,兼有苦寒清泄之力,疏解肝郁、条畅气机。而香附性甘平,微辛,与郁金组合可以有效的解肝郁、降肝逆、利肝胆。白芍苦酸微寒,可以敛阴柔肝、平抑肝阳。仙灵脾味辛,甘温,而山药性味甘平,两者具温补肾阳之功效。白术、茯苓皆为性甘,可健脾。统观全方以调肝为主,兼顾脾肾,结合2022年的运气特点,在适宜条件pbootcms仿站工具下可在医师指导下酌情运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