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冬养生做好这几件事,来年少生病

易贝网络 0 0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此时,各地寒意渐浓,冷空气频繁,草木调零、动物蛰伏,万物都趋于休止,开始养精蓄税,那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一、早卧晚起,以待日光

立冬以后,“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养生的基本要求,意思是说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睡晚起。上班族对于早起可能很困难,这就要尽量做到早睡,不熬夜。同时,冬日切忌紧闭门窗,要适当地开窗换气。精神上力求安静,控制情绪,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阳气潜藏。

二、秋冬养阴,药食同源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而北方冬季气候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滋益pbootcms仿站工具阴精是冬季养生的重要内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银耳、木耳、枸杞、梨、猕猴桃等补益阴液的食物,并且要多喝水,以免上火。饮食要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狗肉、羊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可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药膳也非常适合立冬后的养生,这里介绍几个药膳供大家参考。

(一)当归阿胶鹿肉汤

原料:鹿肉300克,当归3克,阿胶8克,红枣10克,枸杞2克,盐适量。

做法:将当归、红枣用砂锅煎制8~10分钟,滤沙留汁。将鹿肉切块飞水,然后换清水入锅。加入当归、红枣及原汁、阿胶、枸杞,小火炖1小时。烂熟后放入盐,稍煮即可。

功效:补血和血,益气调经,特别pbootcms仿站工具适合于贫血女性。

(二)苁蓉羊肉粥

原料:肉苁蓉30克,羊肉150-200克,大米适量,食盐、味精各少许。

做法:羊肉洗净切片,放锅中加水煮熟,加大米、苁蓉共同煮粥,以食盐、味精调味服食。

功效:温里壮阳。补肾益精。适用于腰膝冷痛、阳痿遗精、肾虚面色灰暗等。

(三)归参炖乌鸡

原料:党参30—50克,当归20克,乌鸡1只,生姜、葱、盐、料酒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乌鸡与当归、党参及适量调味品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l一2小时,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肝肾不足之遗精、带下、白浊,血虚之月经不调,脾肺气虚之消瘦及气阴两伤者。

(四)食用冬枣

立冬以后,人们会长期处在室外严寒和室内温暖的交替环境中,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此时,pbootcms仿站工具不妨吃点应季的冬枣,能够为机体补充提高免疫力的维生素C。因为冬枣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与其它果品相比,冬枣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和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70倍,梨的140倍,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活维生素丸”之美誉,缓解压力可每天吃3至5颗鲜枣。

养生吃法:鲜枣洗干净直接入嘴就吃,但蒸熟的枣相对于生枣更易消化,脾胃功能比较弱的人可以把大枣放入碗中直接蒸熟后食用。对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者,还可以将大枣与枸杞、鸡蛋一起蒸着吃。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民间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饺子源于“交子之时”,立冬是秋冬之交,因此很pbootcms仿站工具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区会在这天吃饺子。

三、冬令进补,扶正固本

俗语说,“冬天进补,春天打虎”“冬天补冬,来年无病痛”。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可在中医专家指导下选用膏方调补身体。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但进补还应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故立冬后运动时间应在早晨待阳光出现以后,以保持人体的体温及正气。夜为冬,冬主藏,晚饭后不宜外出。宜选择轻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以微微汗出为度。汗多泄气,剧烈运动有悖于pbootcms仿站工具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故冬季应忌剧烈运动。

《黄帝内经》言“冬气通于肾”冬气与肾相通,所以冬季要好好养肾护肾,培好身体之根本,来年方可根深叶茂,身强体健。我们可取肾俞穴进行搓摩,首先并腿坐于床沿,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分别按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肾腧穴,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可补肾纳气。

立冬的时候,天气转凉,人体的阳气也顺应季节的变化而潜藏于内,养生保健也要注意护好阳气,通过艾灸调理阳气,扶正祛邪,越会起到补益强身,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可驱寒逐湿、消瘀散结。我们常取的穴位有神阙、关元、涌泉、足三里等。艾灸神阙穴可预防感冒;艾灸关元穴可温通经络、补益阳气;pbootcms仿站工具艾灸涌泉穴可补肾温阳、通络活血、去除下肢寒气,艾灸足三里具有补脾胃等功效。

总之,立冬养生应慎起居,进温补,食鲜枣,吃饺子,补膏方,节动静,冬养肾。

【本期专家】

计毅,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专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脑病康复专业委员。长期从事针灸推拿及中医康复临床工作,擅于用针灸及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临床各科系疾病,如神经系统中风、帕金森、偏头痛,骨科系统颈椎病、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科如带状疱疹、湿疹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