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终于度过了炎炎夏日,人们迎来了四季中体感最令人舒适的秋季,秋季分为初秋,中秋和晚秋,秋季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初秋到中秋的养生,重在阴阳平衡,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可通过自组调节、自我健康机制实现阴阳平衡健康状态。昼短夜长,阳气减收,阴气加重,许多疾病呈现出抬头的趋势,及时正确调养才是初秋养生的首要任务。
养生概念是一种基于生活的需求,无论健康还是亚健康都需要养生,养生即养护生命,秋天应以”养收“为主,并从衣食住行做起。
一、调好起居规律
“天人相应”季节天气变化,人体阳气也会相应变化,要注意”春捂秋冻“pbootcms仿站工具,秋天睡觉盖得不要太多,中医理论认为多盖易致汗出伤阴耗津。每天最好在22-23点前入睡,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适当增加午休,赶走”秋乏“。”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夜凉风习习,冷意渐渐明显,应及时撤掉凉席,入睡前关上窗户,增加一床备用薄被。睡前可以先将手搓热,再揉揉腰部,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
二、适当增添衣物
初秋天气变化多端,早晚温差较大,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老人和儿童身体抵抗力弱,更要注意早晚温差,进行衣服增减。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以免损伤阳气。衣服最好选生pbootcms仿站工具态材料的,即天然材料为原料制成的服饰,如棉、麻、丝等,注意舒适性、透气性、保温性,避免太紧身或太宽松而造成身体负担。
三、出门居家常备“脾胃贴”
初秋是身体非常敏感的季节,换季期昼夜温差变大,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湿热多雨,余暑未消“中医认为脾脏喜燥恶湿,湿热之邪更易伤脾,外湿好犯脾,内湿易困脾,终始循环,脾运化功能失调,多表现为乏力、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出门居家常备”脾胃贴“,冷饮后、多食后、受寒后随时随地,来一贴,健脾、祛湿、化湿。”四时脾旺不受邪“脾胃好,身体好。
四、鼻部调养——”鼻渊贴“
通常立秋以后,天气渐凉,气候就变得日趋干燥。此时人们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等部位有干pbootcms仿站工具燥感。有的人还会出现口干舌燥、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状,不少人的鼻腔黏膜对冷空气的刺激不适应,常发生伤风、感冒、流鼻涕等,这些都称为“秋燥”症。而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很容易伤其津液。可以用”鼻渊贴“缓解鼻腔不适,老少皆宜,直接有效地改善“秋燥”带来的鼻部干燥、鼻塞、流涕等现象。
五、饮食要讲究
秋季饮食,先调脾胃后滋补才是正理,同时秋季进补还需根据气候和个人体质,这样才能补出效果。调理脾胃须侧重于健脾、清热、化湿,可以多吃一点山药、薏米、红小豆、扁豆等,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二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吃饭的时间分别选择在辰、午、酉时(7点到9点,11点到13点,17点到19点)为好,两顿饭pbootcms仿站工具之间间隔四到六小时。
脾胃虚寒者,可以吃大枣、生姜等温中散寒的食物。胃阴不足者,可以吃百合、枸杞、荸荠,银耳等食物。胃火旺盛者,适度多吃些苦瓜、黄瓜、冬瓜、绿茶等清淡之品。老年人及儿童,适量吃点山楂、陈皮,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此外根据“燥则润之”的养生理论,实践证明,秋天多喝些滋阴润燥的汤水
是十分有益的,以银耳、梨、芝麻、藕、乌鸡、猪肺、豆浆、蜂蜜、龟肉、芝麻、核桃、蜂蜜、甘蔗等为汤材,可以起到降噪、祛火、润肺、除痰和养血的效果。
六、保持身心良好状态运动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年人适合运动量小的散步,年轻人可选择打羽毛球、篮球等有氧运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适量户外运pbootcms仿站工具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美其食,适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
穴位按摩不可少,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七、艾灸温阳,秋不可少
现代人多为夏天吹空调,喝冰镇冷饮食物,熬夜......的生活方式,阳气没养足,反而还消耗了很多。秋季可以用艾灸温阳,用饮食养阴,为冬天养足精气。可以根据体质需求适当增减艾灸时间,牢记“培补元气”四穴位,大椎穴、太白穴、关元穴、气海穴。
八、健康生活重视体检
虽然人类的平均寿命再延长,但是调查发现,人类的健康寿命(健康生活年龄)时间却在不断缩短,pbootcms仿站工具亚健康状态年轻化,许多疾病的患病年龄一再降低,这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何其重要。
三类人更应该定期体检,第一类是白领一族,白领极易得脂肪肝、肥胖症、冠心病、腰椎病等。第二类是中年的亚健康人群,长期的生活、工作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极易导致各种失调。第三类是已经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等,应定期体检,注意防范。
秋季干燥易伤肺,养阴润燥收为主;早卧早起秋三月,少食葱姜重进补;银耳蜂蜜雪梨汤,滋阴润肺防秋燥;百合川贝炖雪梨,清热化痰止咳嗽;山药莲藕白萝卜,润肺益脾化痰气;芝麻糯米及红豆,健脾利胃又生津;辩证施治最为宜,阴平阳秘健康驻;适当锻炼体质强,pbootcms仿站工具正气内存邪不干。通篇满满干货,超全的养生知识已奉上,初秋养生你get到了么?健健康康度好秋,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