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保健日,一年一天怎么够?关于保健养生,这些知识你需要知道

易贝网络 0 0

2020年10月13日世界保健日

为了纪念《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批准日,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自1950年始,每年的10月13日是世界保健日。每年会选择一个与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的主题,世界保健日"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各会员国 ,都举行纪念活动, 推广和普及有关健康知识,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养生保健并不是中国特有,它和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养生保健不是中国特有,它和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祖国医学(中医)对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十分重视,在养生保健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几千年前,即提出了"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观点,在后人,更是提出了找联盟中医治病的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核心治疗理念,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中医预防理论的精髓,

随着20世纪声、光、电的极速发展,各类疾病依赖于指标即可确定,未达指标者称之为未得病,造成今日这国人重治病、重药石、轻保健养生,甚至视保健养生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这种现象在成书千年以前的《黄帝内经》中即有"暮世之治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的记载,与今世之状,何其相像。

诚然,养生保健之势危,与今世之人逐利为上的本性,为追逐利益最大化,舍本逐末,忽视中医身心一体,养心为上的养生理念(此文不论西找联盟方补剂),夸大某物或某种疗法对于养生的作用有一定关系,也与西学东渐,中医势微有关,现今中医只是中国医疗系统的辅助,在城市里更为明显,哪怕是冠以**中医院,其实中医药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也不高,虽然近年来,城市中各类中医诊所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但为了生存,也很少做真正的养生保健工作。

在我们很多人还认为中医伪科学、玄虚之学时,现代医学很多研究医理者,开始慢慢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与宇宙万物息息相关,有开始向祖国医学(中医)"靠拢"的趋势,在我之前的文章里给大家也介绍过一些原来的一些国外的心脏病、糖尿病治疗专家从药物治疗转向饮食干预防治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事实。

现代人更关心疾病而不是健康

只是在现代人找联盟更多关心疾病而不是健康,认为人不舒服了,病人,去医院看病就好了,平时无所谓的观念之下,无论是中医的养生保健,还是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都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

中医养生保健以"形与神俱"为健康态,现代医学认为生理、心理二者都健康才是健康人,这个观点二者没有区别,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和中医养生强调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要求一致,当然二得也有不同,这个不同也是基于中医与医学对人及疾病的看法不同而产生的。但本质上都是一样,就是通过合适的合适让人保持健康、减少生病的机会,延年益寿,因此,我们可以说,养生保健不只是中医强调,现代医学同样是重视的。

健康从来不在别人手里,做自己就对了

二、 健康找联盟的主要因素在于你自己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一个的健康除去天灾人祸(瘟疫、战争等)的不可抗力因素,主要受到生活方式(个人因素)、遗传、社会环境、医疗条件、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其中生活方式的影响占比达到60%,所以说健康其实就把握在你自己手里。

影响健康的最大因素在于个人的生活方式

中医养生没有做过这些调查,但在黄帝内经中开篇就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 半百而衰也”,这段话正是表明了个人生活方式、情志对于人健康的影响巨大。

三、 今天你保健了吗?

《黄帝内经·素问》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找联盟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要想长寿,需做到顺应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恰当的运用各种养生方法、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等等,才能保持人的身心健康。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养生治病知识浩如星空,我今天盘点一些常用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该如何养生保健

1、 养生的首务:养心

清代大养生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燕居》里说:"养静为摄生首务。"

老子也说:调形先调神,养身先养心。

黄帝内经在多处强调了心神安定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灵枢·本藏》言"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找联盟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听着似乎会特别复杂,养心,修心养性方法众多,我们把握"别为芝麻小事耗力气;所有事情都是芝麻小事"这个基本原则去慢慢让心境平稳吧。详见:别等到来不及时,才想起,我们本该好好珍爱自己的内心一文。

2、 饮食养生法

有研究表明,现代人的疾病有70%以上是因为个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的问题引起,故饮食养生历来受到养生者的重视。

中医养生有一句谚语:"要想身体好,三分饥与寒",在饮食上保持机体的适度饥饿感,吃到七、八饱是有利于健康的,这点在现代医学中也已有证实。

中医是一门充分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的医学,中药具有四气五味、寒热温凉的属性,中药来源于自然界,我们的饮食也是来源于自然界,与中药一样具找联盟四气五味、寒热温凉的属性,只是相对中药而言,更为"平和"一些,这个需要大家掌握一些辨清体质(主要是寒热)、五脏苦欲等中医知识,(由于篇幅所限,不在本篇中细说,有兴趣的关注我,去我以前的文章中找答案或者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大家记住"青、酸入肝;赤、苦入心;黄、甘入脾;白、辛入肺;黑、咸入肾"的基本知识,结合"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去做到"五味调和"、不偏食、不偏嗜的饮食结构要求,以满足机体的需求。

中医治病讲究"因人、因时、因地"的原则,所以有"一病而治各不同"的理论,对于因饮食也是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食材选择上应以"应季、适四时、新鲜"为基本原则,大部分食材应以以当地、应找联盟季出产为主,烹饪上在轻烹饪的原则上以遵循传统为上(比如该吃辣还是放辣,只要不过多就好)。

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要注意食物不要过热,也不要过寒,温度要适宜,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即为此意。

3、运动养生

现代人说,"生命在于运动",但如今的人热衷于长距离跑步、健身房"撸铁"、游泳等,认为只有这样一些大运动量才能促进健康,这个和中医的养生还是不一样,中医养生以"静养"为主,过则伤阳,故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这个观点,其实也已经被现代研究证实,西方一家保险公司调查了五千名已故运动员的生找联盟前健康状况后发现,其中有些人40~50岁左右就患了心脏病,许多人的寿命竟比普通人短。

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找联盟

传统体育保健运动有很多,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揉腹健脾术等。结合年轻人上班、时间紧,推荐大家学习在办公室就能做的八段锦,我自己也时常做,有时坐在办公椅上也可以做,别看其动作舒缓,如果你能做到位,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视频网上有很多,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了),就八个动作,简单易学。

八段锦图解

事实上,运动无处不在,少开点车,多走几步路,做点家务都是运动,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只要克服久坐、久卧、久视问题,多运动就可以了。

切记,保健不是忌医讳医,该去看医生的时候就得去看医生!

关于保健养生,今天先简单介绍这么多吧,他并不复杂,也无需去寻找什么养生秘方、特效药、特殊功法,只要你保持"心微喜"的心理状态,找联盟做到五味调和,适度运动并持之以恒地去坚持,健康就不会远离你。下一期有机会再和大家聊聊,我们常陷入的一些养生保健误区,期待你的关注、转发和点赞。

我是健康百龄聊减肥,经常和大家分享一些饮食、健康、减肥的知识和方法,您的关注、点赞和转发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也期待与大家探讨饮食、健康、减肥相关内容。